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4篇
  免费   940篇
  国内免费   1422篇
林业   2081篇
农学   2425篇
基础科学   1214篇
  2339篇
综合类   4964篇
农作物   937篇
水产渔业   670篇
畜牧兽医   1990篇
园艺   582篇
植物保护   107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436篇
  2021年   673篇
  2020年   596篇
  2019年   538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624篇
  2016年   534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841篇
  2012年   1065篇
  2011年   1036篇
  2010年   991篇
  2009年   957篇
  2008年   976篇
  2007年   948篇
  2006年   845篇
  2005年   769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267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348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330篇
  1997年   318篇
  1996年   273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角质蜡质是植物在长期的生态适应过程中进化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参与了植物抗逆、抵御病虫害侵染等诸多抗性生理过程。角质蜡质在植物-病原互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植物抗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植物角质蜡质代谢及其抗病机理的认知不断深入。本研究综述了植物角质蜡质生物合成与其抗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植物角质蜡质的抗性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组成型抗性和诱导型抗性2类。角质蜡质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一方面可作为组成型抗性成分发挥物理抗性(物理屏障)和化学抗性(抑菌)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作为诱导型抗性成分发挥作用,诱导产生的角质蜡质单体除了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发挥物理抗性外,也可作为信号分子或者诱导子激活下游的抗性反应进而发挥其化学抗性功能。未来可侧重于对角质蜡质诱导抗性机理的深入阐释,进一步丰富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理论体系。此外,基于角质蜡质的诱导抗性作用,可开发角质蜡质类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导剂),为植物病害防控提供新思路。图1参71  相似文献   
43.
采用盆栽试验,分别设置1、3、5、7 cm播深,对34个高粱品种在不同播深下的出苗率、幼苗形态和幼苗干物质量进行分析,筛选耐深播性鉴定指标,综合评价高粱品种的耐深播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深度的加大,出苗率、苗长、根长、根数和苗重均呈下降趋势,3、5、7 cm与1 cm播深上述指标测定值的比值分别为0.84~0.60、0.96~0.75、0.83~0.53、0.88~0.64和0.95~0.85;中胚轴长、根重和根冠比呈上升趋势,3、5、7 cm与1 cm播深上述指标测定值的比值为1.52~3.30、1.10~1.25和1.17~1.50;胚芽鞘长在播深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7.647%,相对根冠比、相对根长、相对中胚轴长和相对出苗率载荷量最大,将其作为高粱耐深播性筛选的主要指标并计算隶属函数值。根据隶属函数值对高粱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4个高粱品种可聚为3类,晋粱白2号等11个品种为耐深播品种,红青壳等14个品种为中等耐深播品种,吉品609等9个品种为深播敏感品种。品种间耐深播性差异明显,杂交种较常规种耐深播性强。  相似文献   
44.
为了评价广西爆裂玉米农家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56K SNP芯片技术对中国广西45个爆裂玉米农家品种、中国2个爆裂玉米杂交种和6个南美爆裂玉米种质进行全基因组扫描,获得多态性标记14 338个,基因分型为6 种类型。其中A/G类型最多,为5 805个;A/T类型最少,为149个。1号染色体的多态性SNP位点最多,为2 302个;10号染色体最少,为848个。45个农家品种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2,变幅为0.41~0.99,总体遗传相似度高。聚类分析将参试品种划分为三大类群,相同来源的农家品种大多聚在一起;主成分分析显示大部分农家品种聚在一起,与杂交品种和南美品种之间没有交集,表明农家品种遗传相似性较高,与杂交品种和南美品种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5.
概述了ZHM1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等特点及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6.
蝇蛹金小蜂是蝇类害虫重要的蛹期寄生性天敌,为了评价其对蔬菜上重要害虫瓜实蝇的控害潜能,本文就蝇蛹金小蜂对瓜实蝇蛹的寄生潜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功能反应和干扰效应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蝇蛹金小蜂对不同蛹龄瓜实蝇蛹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 HollingⅡ模型,但不同蛹龄之间的功能反应参数存在差异。蝇蛹金小蜂对 2 日龄、4 日龄和 6 日龄瓜实蝇蛹的模方程分别为 Na = 0.478 0N0/(1+0.010N0)、Na = 0.474 0N0/(1+0.008 6N0) 和 Na = 0.476 4N0/(1+0.009 9N0)。蝇蛹金小蜂自身密度也会对寄生产生一定的干扰效应,用 Hassell-Varley 模型拟合,蝇蛹金小蜂干扰效应方程可表示为:a = 0.071 9P –0.252 6。  相似文献   
47.
早熟、高产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湘K25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湘K25的选育经过,介绍了湘K25的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和抗病、抗虫等特点,并总结了其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8.
昆山地区典型池塘虾蟹混养模式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蟹混养是昆山地区主要的池塘养殖模式。为深入研究虾蟹混养式养殖尾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典型养殖区锦溪镇南前村的600×667 m~2虾蟹养殖基地的水源、池水和尾水在2012—2014年养殖期间的水质指标pH、亚硝酸盐、氨氮、总氮、总磷、COD监测。结果表明:在不同季节水源、池水和尾水的pH变化较大,变动范围在7.08~9.26之间;亚硝酸盐和氨氮浓度均处于很低的水平,优于地表水环境标准Ⅲ类水质标准,养殖尾水的氨氮浓度通常较水源和池水更低;除总氮和COD在2014春季高于水源外,其余年份各季节总氮、总磷和COD均接近或低于水源水指标值。除COD外,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一级标准,且呈现为低于或接近养殖用水源水的水质指标,可以认为池塘虾蟹混养模式对外部水环境影响很小。尾水排放前应加强对COD的控制。  相似文献   
49.
基于电子束技术处理仓储竹材和竹制品,是核技术和林业产业交叉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将电子束技术引入竹子仓储加工领域,使辐照代替竹材化学防护剂,辐射能代替热能,可显著降低能源消耗,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等基本国策。文章在总结竹材γ射线辐照改性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电子加速器及其衍生技术”引入竹材改性领域的优越性,可以替代60Co实现辐照加工竹材,解决当前辐照技术在竹质材料领域应用的科学性问题,并提出基于电子束技术的竹材仓储加工和功能性改良发展方向,对于推动竹材仓储加工技术的升级,实现竹材电子束处理技术的高效化、精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0.
为了进一步认识花生种间杂交异源多倍体进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规律,采用cDNA-HFO-TAG技术,研究花生种间杂交组合(四倍体栽培种‘仲恺花4号’×二倍体野生种Arachis. diogio)杂种F_1和早期多倍体世代S0~S3的基因表达变化情况。14条HFO-TAG引物共扩增出121条cDNA片段,其中差异片段84个,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亲本转录物完全沉默(3个),双亲转录物在后代部分材料中沉默(59个)和新转录物激活(22个),上述变化在F1代即开始发生。筛选其中大小为500~2 000 bp的35个TDFs进行克隆测序,有27个和NCBI数据库中已录入的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包括抗逆相关基因(10条)、未知功能蛋白基因(8条)、能量与代谢相关基因(7条)和转录因子相关的基因(2条)。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在花生种间杂交异源多倍化早期发生着快速、剧烈的基因表达变化,从中获得的差异基因片段,有助于了解花生属种间杂交异源多倍化早期分子机制变化,这对有效利用野生花生种质优异基因具有重要意义。cDNA-HFO-TAG技术简单、有效且实用,完全适用于花生属基因表达变化研究,可以作为花生属及其它物种基因表达变化分析技术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